第52章:大世(1 / 2)

儒剑仙 七月未时 3447 字 18天前

天下兴亡匹夫有责。

宋知书说话之间,没有显得过於慷慨激烈,反倒是十分平静,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平静,才会让两人震撼,,寻常人说些伟光正之言,就是激动不已。

但真心话往往都是发自内心,故而情绪相对来说会有些平静,但最核心的是,宋知书这句话说的太妙太好了。

表达出他内心的志向,也将他的品德硬生生拔高无数。
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好,好一句匹夫有责啊,宋小友,老夫今日受教。”

宁平大儒站起身来,朝着宋知书深深一拜,而一旁的古云大儒也跟着起身,朝着宋知书作礼,他现在是越看宋知书越喜欢,当真是宝贝啊。

“先生客气。”宋知书起身回礼,不敢托大,而后者摇了摇头出声:“小友方才询问,圣人坐化之天下大变,老夫与古云兄暗中商议。”

“全因为此事极大,认为小友区区练气之境,知晓太多没有任何意义,心中对小友产生轻视,这一点是老夫的错,老夫在此向小友致歉,还望小友不要怪罪。”

宁平大儒不愧有大儒风范,知错而能改,无论对方是谁,没有仗着自己是大儒身份,从而无视自己的错误。

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先生多虑了。”宋知书淡淡开口,可这句话一说,两人眼中再一次露出惊讶之色。

这简直是妙语连珠啊,张口就是一些圣贤之语,此时此刻,两人对宋知书的看法,彻彻底底有了巨大的改观。

他们眼中没有任何一丝轻视,而是端坐原位,望着宋知书道。

“既然小友有这般的理想,老夫就不隐瞒什么了,先回答第一个问题。”

宁平大儒开口,准备开始解答宋知书这四个问题。

宋知书当下洗耳恭听,没有半点怠慢,同样他也很好奇天下大势,虽然提前知道这种事情确实不太好,可知己知彼,方可百战百胜,自己拥有圣人造化,要是还懵懂无知,这反而是不好的事情。

宁平大儒没有立刻开口,而是沉思了一小会,随后找到切入点,开始与宋知书细细讲解。

“此方天地为干坤,混元初开,阴阳而仙,阴则为污,化作妖魔血兽,阴邪五毒,阳则为清,化万灵之首人族,山间精怪,群山神灵。”

“阳者,吸天地精华而成道,顺天地自然,明大道之法。”

“阴者,杀戮成性,以吞噬而生,掠夺造化,至阴至邪。”

“自古以来,阴阳二者纠缠不止,互相征伐,历经无数年,发生过三次大战,巫神之战,黑云之战,界海之战,三场大战之后,最终再付出巨大代价之下,将所有妖魔全部驱逐於北洲。”

“往后每隔千年,各大仙门配合儒家都会稳定北洲封印,只是近千年来,正道修士盛极而衰,大不如从前,自然而然封印松动不少。”

“万幸儒家诞生圣人,镇压北洲三甲子,使得天地太平,可凭借一位圣人也难以镇压北洲无穷妖魔,最终圣人沾染魔气,为天地苍生,圣人选择坐化,牺牲自我,再度封印北洲一甲子。”

“为天地正道争取甲子岁月,争取一线生机,而这就是大世之乱的前兆,各大仙门已经知晓此事,故而竭尽全力培养弟子。”

“就好比太昊剑宗,改制宗规,提高诛妖奖赏,其实就是让这些弟子提前适应厮杀争斗,免得以后乱世来临,未敌妖魔便心生胆怯。”

宁平大儒缓缓讲解这段历史,

关於三场浩劫大战,宋知书有所耳闻,但都是当做神话故事来听,没想到真有其事,而且就发生在身边。  “也就是说,天地苍生还有一甲子喘息时间?”

宋知书询问道。

此言一出,古云大儒抢先开口:“是也不是,圣人坐化,虽再度封印北洲,可终究无法完全封印,北洲已经泄出大量魔气,影响大世,甚至妖魔天庭牺牲巨大代价,将七十二地魔释放出来,为祸人间。”

“所以一甲子是天地大乱,现在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平静,天地之间的妖魔,明显强了不少,也滋生了很多特殊妖魔,天下已经乱了,无非是乱的不明显罢了。”

古云大儒出声解释,直指核心。

得到这个回答,宋知书大致明白了,圣人坐化影响很大,先是一甲子后,天下大乱,没有人可以幸免,而后便是当下妖魔群起,虽然比不过北洲妖魔天庭那般恐怖,可也绝对不是什么事都没有。

只能说现在各大仙门还可以联手压制一二,越到后面压制越麻烦。

也就是说,现在就是在赌运气,运气好,有人庇护,倒也不怕什么,运气不好,麻烦来了,该死还是死。

宋知书牢牢将这件事情记下,他需要有动力去鞭策自己,否则的话,一直想着苟在宗门,依旧是温室之花。

“敢问两位先生,若天下当真大乱,我人族有几成胜率?”

宋知书继续询问,他对此有些好奇。

“甲子之年,若再出一位圣人,或九位大乘修士,则有七成胜率,若无圣人,只有四成半的胜率。”

古云大儒说出一个大概的胜负率,这个胜负率让宋知书不由松了口气,四成半,这很不错。

看着宋知书微妙的表情,宁平大儒直接出声:“小友是否觉得,只差半成,无有太大问题?”

“是。”宋知书点了点头,眼神略带不解,只差半成也不是很大的事情吧?

“两人为敌,相差半成,则一死一伤,两村为敌,相差半成,死伤数百,两郡为敌,相差半成,死伤上万,两国为敌,相差半成,死伤百万。”

“阴阳为敌,相差半成,何止千千万万之数,再者两国之争,便已经不死不休,何况阴阳相争,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浩劫动荡?”

古云大儒这一番话,让宋知书明悟了。